English

随笔中的彩虹

1999-06-30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我原本是学工程的,做了近30年的机械工程师,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改行研究经济。起初是从极其“机械”的角度来看经济学的,是将经济问题视为一个约束条件下求极大值的问题,以后才懂得经济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再进一步懂得了人的行为受制度约束,因此制度决定了经济效率。最近几年有兴趣于将道德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方面来研究,特别希望从中国和世界历史的轨迹来观察道德观的演变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从中得到的一个主要印象是价值判断,或对一件事的是与非的判断至关重要。人们所犯的大的错误,像三年灾荒和文化大革命,都是因为是非判断被颠倒的缘故。

是非判断复杂吗?我认为并不复杂,它甚至非常简单。人们之所以搞错了,是因为坚持自己的判断很困难,即使这个判断非常简单明了,显而易见。当迷信出现之后,如果人们在最初失去对它的清醒判断,它又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加以利用,最终成为声势浩大的思潮之后,不论个别的人有多大的决心和勇气,再要力挽狂澜,已为时太晚,完全没有可能了。所以要防止人类大规模悲剧的出现,首先要随时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尤其重要的是创造一个有思想自由的环境。这一认识必须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并不只是少数知识精英的事。

正是由于这一点,使我产生了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的愿望。我国有许多优秀的自然科学普及作品,但社会科学知识方面的普及读物就少得多。甚至社会科学要不要普及,有没有普及的可能似乎都还是问题。尤其糟糕的是将社会科学普及当做宣传教育,其内容政策性太多,科学性太少,叫人感觉面目狰狞,读起来全无兴趣。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些“社会科学”的书早已没有了市场。附带说一句,据说教育部已决定改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看来这些书的市场马上就要一落千丈。

有了普及社会科学的愿望,从1987年起我开始写经济学方面的随笔,而且我也喜欢读别人写的随笔,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书就是我喜欢读的陈彩虹先生的随笔文集。

每个人写随笔都有自己的文风,它共同的特点应该是深入浅出,能用浅显的语言把复杂的道理说清楚。好的随笔还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或出人意外的结论。一篇随笔能否起到帮助读者树立某一科学的概念,还在于它能否启发人们的思想,让读者用自己的经验去验证一个论点,所以读后要有回味,甚至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陈彩虹先生的随笔也有他的特点,他的文章,几乎都有一些看似平淡,却值得反复咀嚼的句子。粗心的读者可能把它们忽略过去,所以我愿意从旁边来提醒读者。

他在“读名著”一文中写道:“我从来不认为世界上有什么‘绝对真理’的东西,也不认为世界上会有什么完美得不再需要改善的事物”。对“绝对真理”的否认,是使人们避免浩劫的护身法宝。你说重要不重要!可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被抹杀,被诋毁,而被一句顶一万句的“真理”所取代。计划经济就是人们追求完美事物的产物。市场经济充满了毛病,但它确是迄今为止最合理的制度。对市场制度的种种批评,正是企图建立完美乌托邦的反映,这种结果,对真理探讨的哲学是人类的一大灾害。所以陈彩虹写道:“真正的名著,是开拓思维之神,而不是禁锢思想之魔”。

陈彩虹在“给点大智慧”一文中批评市上充斥的传授炒股发财的书籍。他一语道破说:“著作者真有股市上取得巨大收益的‘祖传秘方’,他就不会将这种秘密公布于众。最愚蠢的作者,也不可能将容易赚钱的技巧以书本的形式卖个低价钱,至少也要搞个什么‘专利’之类,或者是自己干脆拿着‘祖传秘方’直接入市”。此文发表在1994年5月。从那以后,炒股指南一类的书着实火红过一阵,我敢肯定没有哪一个股民用这些书里的祖传秘方赚到了钱。是什么一叶障目,让许多人对这样显然的道理执迷不悟呢?

恐怕只有一个解释,即财迷心窍。可见认识一个真理,那怕非常简单明了,也先要自己摆脱世俗的吸引。一颗天真的心才容易接受真理。

彩虹先生的智慧可以散见于他的这本随笔集之中。彩虹的随笔也就不同于他人的随笔。正因为这样,我把这本随笔称之谓“随笔中的彩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